南方财富网-保险频道

保险首页
保险知识 保险产品 保险公司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最新版

2015-10-22 11:09:31 保险网 http://baoxian.southmoney.com

  3有关轻伤、重伤划分的说明

  轻伤、重伤的划分,必须符合处理伤亡事故的需要,因而存在着某些特殊性,给划分带来了具体困难。

  3.1为了保证事故报告不跨月,保证伤亡数字的真实性,多数伤害要求在事故现场、抢救过程,医疗初诊给予确定,少数伤害可根据病情可能导致的结果来确定。因此,允许医疗终了鉴定与实际报告有差别。

  3.2轻伤、重伤的界限是什么?因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差异很大,很难找出一个令人信服的客观界限作为分类标准。该问题即带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又是一个复杂的医学问题。因此,轻、重伤的划分要依据国家制定的有关政策,需要医学界经验丰富的同志的密切配合。

  由于人们对事故致因研究的重视,越来越认识到轻伤的事故分析中的重要性。因为事故发生包含着偶然性,事故发生可能造成轻伤也可能造成重伤或死亡。从预防伤亡事故的意义来说,轻伤事故在伤亡事故中所占比例很大,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轻伤的标准如何选择也是重要的课题。轻伤范围定的宽一些,会加大样本容量,提高统计数据的分析作用,但轻伤界限又不能过宽。何种界限为好,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标准按我国惯例定损失工作日一天以上为轻伤。

  重伤的起点,我们按1960年5月23日劳动部试行的《关于重伤事故范围的意见》(60)中劳动久字第56号文件规定的重伤最轻一级:“脚部受害:①脚趾轧断三只以上的”伤害,再按表中数值折算损失工作日105日,本标准即以105日作为重伤起点。且在表中详列了超过105日的各种伤害。

  综上:

  损失工作日1日≤轻伤《损失工作日105日

  损失工作日105日≤重伤≤损失工作日6000日

  死亡=损失工作日6000日

  4事故严重程度推荐分类法

  事故严重程度分类,应该以国务院颁发的新《规程》为准。因新《规程》尚在讨论中所以暂作如下分类。

  该分类是为安全管理部门制定的,是人为的分类,无客观技术标准,只要方法能够适应行政管理的需要,则证明此种分类是适用的。那么该分类的作用,就应是分类的原则,我们认为事故严重程度分类应有下述作用:

  1)在事故处理过程中,为便于事故之间严重程度的区别、记录和汇报的方便,每个事故应有个名称,且名称的本身应能描述事故造成人身伤亡的严重程度;

  2)应适应安全管理机构、监察机关的管理权限。

  鉴于上述作用,宜分为三类:

  ①轻伤事故;②重伤事故;③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特大伤亡事故。

  本方法轻伤、重伤、死亡事故界限分明,符合各省的习惯作法。

  5伤害分析分类由来作用及使用方法

  事故是意外事件。事故包含着偶然性,因此,事故致因的研究是不容易在直接观察下进行的。人们为了把伤害限制在最小限度内越来越注重于事故的原因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这些工作都是以事后调查、追忆分析为依据的。

  伤害分析分类标准,美国试行较早,于1920年美国劳动统计局出版的《工业事故统计标准法》,1937年正式被美国标准局批准题名为《搜集编制工业事故原因的标准方法》。历经修订形成了《记录工作中的人身伤害性质及过程的有关基本事实的记录方法》的标准。我们选定了美国标准的基本体系,参照日本并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伤害分析分类。其中扩充了不安全行为、不安全条件的内容,剔除了原标准类别范围宽而笼统的缺点。伤害分析分类是建立在事故存在之上的。正因为有伤亡事故,伤害分析分类才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本分类的内容是按调查事故的规律总结出来的,它能够把事故调查报告的主要内容记录下来,高度概括事故全过程;并给予统一、简明的表达形式,为事故统计分析创造了方便条件;它有利于资料积累,有利于提高资料的利用率,能为企业安全管理提供方向,明确安全工作的重点,为国家制定安全法规提供科学依据。

  使用方法简述如下:

  本分类共分七类,各类都有子分类,子分类又分为细目,都相应给出了分类编号。编号可用于编制程序,亦便于制表。

  为保证内容的可比性,类别不许修改,为增加实用性,满足各行来的需要,予分类细目可做适当增减。

  各类以及分类、细目之间都有内在的联系,建议可根据使用目的,并联使用会收到显著效果。

  如:受伤部位和受伤性质

  两类并联制表,可以得出某种个人防护用具、防护用品使用的必要性,以及安装某种安全装置的重要性。

  又如:受伤性质、致害物和受伤部位。

  此表联用,可确定出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物质或物体,为使用个人防护用具提供依据。还可以为安全措施实施效果作出鉴定。

  如果根据事故报告进行分类编码呢?从一篇复杂的事故报告中,无误地拟定出七大类制成表格,是较繁琐的,如果从报告中择出如下答案,再归纳就简便多了。

  1)受何种伤害?

  ──对应受伤性质

  2)身体何处受到“1)”的伤害?

  ──对应受伤部位

  3)什么物体或物质导致了“1)”的伤害?

  ──对应致害物

  4)受伤者与致害物是如何发生接触的?

  ──对应伤害方式

  5)哪些有害物质条件或有害环境导致伤害“4)”的发生?

  ──对应不安全状态

  6)哪些物体或物质作为有害物质或有害环境,引起不安全状态发生?

  ──对应起因物

  7)什么行为导致了伤害方式“4)”的发生?

  ──对应不安全行为

  6对事故类别的粗浅认识

  关于事故类别本标准仍采用现行分类方法。现行的事故类别并不是一种理想的分类。理想的分类应该在统一的要求下进行分类,应按专业,或按伤害过程,或按事故原因,以便于管理、分析。而现行方法在“统一”的问题上就显得混乱。如:起重伤害、车辆伤害、锅炉爆炸、容器爆炸等是按专业分类;淹溺、刺割、中毒和窒息,及其综伤害等是按受伤性质分类;机械伤害火灾、透水是按致害物分类;火药爆炸、瓦斯爆炸、锅炉爆炸、容器爆炸,及其它爆炸又是按爆炸原因分类。

  现行事故类别的分类法没有统一的要求,就很难断定它的作用是什么。试问现行分类除给事故定个名称外,对事故统计分析有什么作用?对预防事故,采取安全措施有什么作用?如“物体打击”一项,可列为此项的有落下物、飞来物,有建筑上的、有林业部门的等等,可包罗各行各业。因此“物体打击”的数字是不能给安全工作带来任何有益的启示。

  类似我国现地的事故分类方法,日本常用于行业中,其作用就显著,而我国面向全国就显得缺乏科学性。到底应该按照什么原则划分?实在应该认真讨论。目前在尚未找到更科学的分类方法时,我们认为仍暂按现行分类方法。

  7评价事故的计算方法的说明

  伤害频率,伤害严重率,伤害平均严重率,是用于评价劳动安全管理工作的方法,可以用来表示某时期企业安全工作的成效或安全状况,也可以鉴定安全措施实施的效果。

  此种方法是国际通用的测定方法。因此,我们将其纳入标准之内。伤害频率和伤害严重率采取百万小时来进行计算的,此数值的选用,主要是考虑用图表进行事故分析时,图形较为稳定,易于掌握事故的变化趋势。

  7.1伤害频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一百万工时发生事故的人次。

  伤害频率是常用的计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安全状况。但它毕竟是企业中发生伤害事故的人次的反映;利用它来估计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成效,并不是理想的参数,有一定局限性。比如:甲乙两个同规模、同行业的企业,甲出现死亡重伤事故3人次,乙出现轻伤3人次。两个企业事故严重程度显然不同。但是,从伤害频率数值却得出安全情况相同的不合理现象。

  另外还存在其综因素。假如甲单位工作很认真,凡符合标准都做了记录,伤害频率数值就会增加。乙单位怕影响自己单位的奖金,只认真作了重伤记录,对于轻伤没有认真记录,伤害频率数值就有所减少。

  所以伤害频率并不是衡量安全工作优劣的绝对参数。使用时必须兼顾其它因素。

  计算方法:

  假设:某企业在一个月内,死亡、重伤、轻伤16人,职工出勤总时数220万小时伤害频率

  16×104

  A=───────=7.27

  2200000

  7.2伤害严重率是表示一定时期内,平均每百万工时,事故造成损失工作日数。

  该计算方法能用数值区别事故严重程度。安全工作主要是控制有严重后果的事故,因此,这种计算方法就有着重要的意义。

  但是,个别严重伤害会对伤害严重率的计算带来很大影响,特别是小企业的反应,将会更加突出。因此,使用上也有一定局限性。

  计算方法:

  如上题将暂时性失能伤害的损失工作日,加上死亡、永久性失能伤害折合的损失工作日数,总共损失8100工作日。

  那么,伤害严重率为:

  8100×106

  B=────────=3681

  2200000

  7.3伤害平均损失工作日,反映了每次伤害导致的损失工作日数。伤害严重率,能显示出严重事故和一般伤害事故控制的效果。当伤害事故得以控制时,其数值会出现下降趋势。

  计算方法:

  如上例:

  B3611

  N=─=──=506

  A7.27

  7.4千人死亡率、千人负伤率是为完成《规程》中规定的“月报表”而制定的,特点是易于统计,行文方便,但不利于综合分析。

  7.5百万吨××死亡率,万米木材死亡率:是按产品产量计算的平均死亡率,它适用于“月报表”和综合分析。

  8结束语

  为了使标准易于掌握,便于实施,制定时我们注意了国内劳动安全工作的状况,也考虑了安全工作人员现有专业知识水平,并反复酌标准的科学性、可行性与适用性。有经验的安全工作者会发现,本标准所采取的方法和步骤是他们工作中所熟悉的内容,本标准只不过是历史经验的整化、系列化和高度总结。

  我们认为制定国家标准,视野不能只局限在国内,因袭守旧、迁就落后状态,应该尽量向国外先进水平靠近,尤其国际通用的劳动安全标准应该优先选用,以便使我国的劳动保护工作与称进国家交流有共同“技术语言”,使我们的工作适应于工作发展的需要。

  由于编者业务水平有限,错误在所难免,敬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发布日期:19860531

  执行日期:19870201

  提示:法律快车目前已是中国最大的在线法律咨询平台之一,如果通过阅读法律知识无法满足您的需求,可以咨询合肥专业律师。法律快车按照专业及地区划分律师,比如,在营口遇到劳动工伤方面的法律问题,可咨询营口劳动工伤律师;

  更多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最新版相关资讯请关注南方财富网保险子站